iDUR-LD雷电预警及接地监测
雷电源于雷雨云电荷累积导致的放电现象。预警系统通过以下原理实现监测:
雷电预警装置综合解析
一、产品概述
雷电预警装置是基于大气电场监测技术与AI算法的智能设备,通过实时探测电场变化预测雷电风险,提供10-30分钟预警,适用于高危场所的雷电防护。
核心功能:
- 实时监测:电场传感器+电磁波探测技术,采集电场强度、电磁脉冲等数据。
- 多级预警:按风险等级(低/中/高)触发声光报警或远程通知。
- 数据管理:自动存储历史数据,支持趋势分析与报告生成。
- 设备联动:与电涌保护器、接地系统等联动,形成主动防护体系。
二、工作原理
- 电场监测:实时检测地面静电场强度及变化率,判断雷云电荷积累程度。
- 模型分析:结合数学模型与算法,推算雷电发生概率,触发预警。
- 主动响应:通过声光警报、设备联动等措施降低灾害影响。
三、性能优势
-
高精度探测
- 双传感器(电场+电磁波)+AI算法,误报率低。
- 探测半径达15-30公里,覆盖范围广。
-
快速响应
- 数据采集至预警信号延迟<10秒。
-
智能适应
- 自适应算法优化本地预警阈值,支持远程监控(APP/PC端)。
- 模块化设计,太阳能供电,适应野外、屋顶等复杂环境。
-
极端环境耐受
- IP65防护等级,耐高温、防潮,工作温度-40℃~+70℃。
- 备用电源支持断电后运行≥8小时。
-
经济高效
- 减少雷击导致的设备损坏与停工损失,降低运维成本。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行业 | 场景举例 |
---|---|
电力系统 | 变电站、风电场、输电线路 |
通信 | 5G基站、数据中心 |
石化 | 储油罐、化工厂区 |
交通 | 机场、高铁站、港口 |
建筑与公共设施 | 高空作业区、体育馆、旅游景区 |
五、关键参数
- 预警时间:10-30分钟
- 探测半径:≥15公里
- 电场测量范围:0-50 kV/m
- 工作温度:-40℃ ~ +70℃
六、总结
雷电预警装置通过精准监测+智能分析+快速响应,为高危场所提供主动防护,兼具可靠性、易用性与经济性,是雷电灾害防控的关键技术装备。如需完整参数或定制方案,可进一步联系厂商获取详细资料